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去易车国际站
继续浏览当前页

工具栏
意见反馈
问题描述
0 /300
请输入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电话号码以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请输入正确电话
相关图片 可上传JPG/JPEG/PNG格式,单张图片不超过5Mb,最多上传3张图片

添加图片

一汽-大众打通了合资模式闭环丨人汽

  • 作者: 人汽
  • 2025-03-24 09:37

图片

作者:管宏业 王珊珊

通过34年积淀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刻洞察,一汽-大众真正建立起“中国需求→本土开发→全球复用”的闭环。

“我们只有不停奔跑,才能停在原地。”《爱丽丝漫游仙境》里,主角们为了避免被淘汰,必须不停地奔跑,才有生存的机会。

如今的汽车行业,这句话已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合资车企面临“三座大山”,市场空间被挤压。

如何穿越周期,就必须敢于“突破”,这也是一汽-大众2025年的年度主题词。

图片

近日,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十余位高管到场共同见证,重要性可见一斑。

根据规划,从2026年起,一汽-大众将迎来新车潮,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和捷达品牌将在多个细分市场,新增11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车型,从产品端充实“弹药库”。不仅如此,一汽-大众还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商品研发,承担更多的开发责任,从体系上夯实“战斗力”。

图片

中德股东此番双向奔赴,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新的突破”,全力打造合资领域“油电混共进”、“油电混全智”的新标杆。


中德携手,充实“弹药库”

市场巨变之下,“合资”正在从过去的单向输入,变成如今的双向奔赴。

“此次签约也是一汽-大众践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今天,全球汽车产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中德双方股东将继续秉持全球视野,依托三十余年的合作积淀,战略协同、共创共进,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将全球智慧与本土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一汽-大众未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以更具竞争力、更贴合本土市场、更优智慧出行体验的全新商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出行需求。”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彬表示。

“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的长期合作,为我们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凭借本土研发实力,大众汽车集团将为新产品提供技术赋能,打造先进的智能网联汽车矩阵。”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

图片

▲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 陈彬(右)与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贝瑞德

透过上述双方高管的表述,可以解读出的关键信息是:合资企业转型迫在眉睫,而中德之间加深合作无疑会带来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这是本土化的更进一步,也是合资企业找到的全新价值公式——“德国工业体系×中国创新速度=产业变革加速度”。

根据规划,自2026年起,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和捷达品牌将在多个细分市场新增11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车型,包括6款纯电动车型、2款插电式混动车型、2款增程式车型及1款燃油车型。

至2030年,包含大众品牌、奥迪品牌、捷达品牌在内,一汽-大众将在“油电混共进”、“油电混全智”策略的基础上推出超过20款全新车型。


创新转型,深挖市场潜力

与以往单纯的产品引进和导入不同,一汽-大众已深度参与到了本土化商品定义及商品研发,承担了更多的开发责任。首款捷达品牌纯电车型将搭载一汽-大众SOA电子电气架构,并为捷达品牌提出智能化解决方案,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此外,在混动动力总成的合作开发过程中,一汽-大众还将发挥主导作用。

而这一切变化的原因在于,一汽-大众在“自立自强,创新转型”的发展道路上步伐稳健。目前,一汽-大众在全国拥有7大研发基地,研发人员规模与投入资金都在持续增加,未来每年都有超180亿元的研发投入。

同时,结合股东双方的核心技术能力,一汽-大众重点布局架构、座舱、智驾、三电及造型等领域,持续夯实燃油车地位,在三电两智方面取长补短,加速突破。

图片

不仅如此,一汽-大众以客户为中心,通过34年积淀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建立起了“中国需求→本土开发→全球复用”闭环。

具体到此次战略合作上,规划中的大众品牌新能源商品将引入全新CMP等电动平台,搭载全新电子电气架构CEA,加速一汽-大众智能电动转型升级。

在紧凑级车型市场,一汽-大众将基于大众汽车集团本土开发的CMP平台推出两款纯电动车型。这两款车型将搭载高性能的CEA电子电气架构,为客户带来先进的数字化服务与高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同时,一汽-大众将凭借CMP平台高度的灵活性,首次打造两款插电式混动车型,从而满足市场对于混动车型快速增长的需求。此外,一汽-大众一款基于MEB平台的新车型也将通过CEA实现全面的智能化升级。在中级车市场,一汽-大众将推出两款基于大众汽车集团未来先进平台的纯电动车型及其版本,同步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和电动出行体验的需求。

其中,CMP平台开发周期将比传统流程缩短30%,并实现40%的成本优化。CEA电子电气架构,实现数字服务的快速拓展、无缝集成高级自动驾驶辅助等先进功能,并支持OTA升级。

图片

得益于CEA的简练布局,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将得到显著优化:车内控制单元的数量将大幅减少30%,这在提升车辆运算性能和安全性的同时,将带来成本优化,助力商品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彬”贵神速,回归一线“战斗”

在电动智能化浪潮和自主品牌崛起的大形势下,一汽-大众虽然暂时撑住了市场份额,但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利润率已经受到影响。

时至今日,惨烈的价格战还在继续进行中。如何赢得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陈彬的答案是——快鱼吃慢鱼,效率决定生死。

去年12月,年富力强的陈彬接过一汽-大众总经理的权杖。随后,他以行业罕见的速度,开启一汽-大众的战略革新征程。

图片

从“突破2025”要求的具体措施看:商品层面,破壁扩容:稳油、加电、谋出海;技术层面,破立并举:自研、扩圈、拼速度;思维层面,破茧自立:突破、转变、利客户。

这是军令状,更是对一汽-大众体系实力的坚定信心。

随着新能源汽车日益成为主流,合资品牌频被唱衰,但是合资车企对中国社会的价值和汽车行业的贡献,远非新势力车企能企及。

近34年,一汽-大众累计上缴税金超过7000亿元,也是国内首家产销突破28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从一个品牌1款产品,发展到现在的三大品牌30余款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一汽-大众为产业上下游创造近50万个工作岗位。这背后撑起的是整体区域经济的活力,以及几十万家庭的生计。

图片

1-2月,一汽-大众实现终端零售销量超24万辆,跑赢市场大盘。备受期待的是,2025年,一汽-大众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累计产销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奥迪品牌也将突破1000万辆销量。

此次中德双方合作的快速落地,意味着德国工业体系与中国创新速度的深度融合。在“双引擎”协作之下,一汽-大众已经重新找准航道,并在加速前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举报当前文章

举报成功

感谢您的举报
我们会尽快审核处理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人汽

获赞 2000 关注 0 粉丝 10.07万

+ 关注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

1/8